拼抢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 从各地两会看亮点
来源:河南日报
时间:2025-02-12 08:43
浏览:82
新乡: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奋勇争先

2月9日,新乡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,市长魏建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,全面总结2024年新乡发展成就,擘画2025年发展蓝图。
2024年,新乡打出拼抢发展“组合拳”,经济运行持续向好,现代化新乡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。尤其通过激活创新驱动“主引擎”,新乡发展动能加速蓄积,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居第66位,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居第72位,分别上升11位、14位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.77%,连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
新乡之新,在于常新。展望2025年发展,报告中建强创新平台、培优创新主体、创新生态、强化创新“第一动力”等关键词频现。2025年,新乡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抢占新赛道、塑造新优势、拓展新空间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全种业、全链条打造中原农谷2.0版。实施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加快构建以种质资源库为基础、高能级创新平台为主体、高水平人才为根本、繁育推一体化发展的种业创新生态。分类培育一批种业上市企业、“隐形冠军”和专业化平台企业,新招引种业企业20家以上,实现种业产值超百亿元。
更大力度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。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家,围绕“8+17+N”产业链群培育,助力更多科研成果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生产线”,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,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0亿元以上。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。
壮链群、促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在人工智能领域、先进材料领域、低空经济领域、新型能源领域超前布局未来产业;做强生物与新医药产业,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,差异化发展新能源电池及储能产业,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,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;通过焕新升级传统产业、梯度培育优质企业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,推进新型工业化,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。
报告中还提出,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,持续深化改革,扩大高水平开放,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。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,高标准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,带动中原农谷、经开区、高新区对外贸易增长10%以上。积极融入郑州国际物流枢纽和“四条丝绸之路”,加快申建跨境电商综试区,提升中欧班列“集疏运”链接能力和“运产贸”协同水平,确保全年开行120列以上。
报告中的新提法
聚焦“四高四争先”,实施“十大战略”,突出“产业兴市”、建设“制造强市”,持续超常规推进中原农谷建设、实施六大攻坚行动、强化五大关键支撑,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。
漯河:为全省发展大局挑大梁作贡献

2月9日,漯河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,市长黄钫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,全面回顾2024年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,并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和部署。
2024年,漯河市生产总值增长6.8%、增速在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中居第一位,中原食品实验室成为首家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省实验室,现代食品集群入选全省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,漯河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2.6%,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位,贾湖遗址入选全国考古遗址?;ふ故臼寻咐?/span>
报告中,育链群优生态、扩投资促消费等八项重点工作绘就了漯河市2025年的工作“路线图”,其中“争创国家级现代食品先进制造业集群”“推动新材料集群优势再造”“大力发展临港经济”“积极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圈,加快郑漯现代食品产业带建设”等亮点举措尤为引人注目。
争创国家级现代食品先进制造业集群。坚持食品工业、食品文化、食品品牌、美食名城“四篇文章”一起做,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、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推动新材料集群优势再造。围绕绿色联碱产业,打造全球最大的纯碱、氯化铵、小苏打生产基地,力争产业链规模达到200亿元。围绕氟硅新材料产业,建成投用氟硅新材料研究院,力争产业链规模达到150亿元。围绕铜基新材料产业,推动再生铜产业规模达到30万吨。
大力发展临港经济。完成漯河港总体规划审批,开工建设漯河港扩容提质、沙颍河周口至漯河航道“四升三”、漯河港中心港区召陵作业区工程(一期)等项目,力争临港铁路专用线早日开工建设。实施临港片区综合开发,深化与上海港等港口的合作,逐步开通至蚌埠港、太仓港等港口的航线。高水平建设临港经济产业园、冷链物流专业园、临港科创园,打造“中原—长三角经济走廊”水路大通道。
报告中的新提法
落实省委“四高四争先”要求,坚持“聚焦高质量、奋勇争第一”的工作导向,抢抓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机遇,稳定预期、激发活力,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,加快建设现代化食品名城、创新之城、幸福之城,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新局面。